生命科学学院2024级本科生生物学野外实习圆满完成


202576日至17日,我校2024级生命科学学院35名本科生在沈显生、张志勇、罗建川、宋相杰、程洁五位老师的带领下赴云南昆明和西双版纳开展一年一度的生物学野外实习。


77日,师生们来到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上午,实习师生到达位于昆明郊区的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灵长类动物),所方人员带大家参观了灵长类动物养殖、培育与研究基地,了解了基地基础设施和养殖条件。随后,所方人员为大家介绍了基地的发展历程和当前基础情况,参观了以猕猴、食蟹猴为主的8种灵长类动物与树鼩1种类灵长类动物的饲养场地,了解了灵长类动物研究的重大意义。下午,实习师生到达昆明动物研究所龙欣路园区,所方人员带大家参观了研究所内的珊瑚培育室,并为大家安排了精彩的学术报告,罗杰研究员等科研人员介绍了视频影像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间的关系、动物认识地图的进化差异,以及昆明动物所目前的主要科研方向、师资力量与实验条件。通过对昆明动物所实验动物及研究方向的了解,同学们深刻认识到动物研究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


1  师生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参观学习


78日上午,师生们到达昆明动物博物馆并分组参观。在博物馆讲解老师的带领下,大家参观了许多动物标本、化石、动物生境,以及湿地生态模型,加深了对云南地区特色物种及动物生理结构的了解。下午,实习师生到达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云南省自然博物馆,并在博物馆讲解员的带领下进行游览,一层介绍了澄江地区所发现的远古生物化石对生命大爆发历史研究的支持与重要性,二层按照生物进化史的顺序展示了澄江地区发现的生物化石,三层展示了热带雨林、稀树草原等模拟景观与动物标本。通过参观,大家对澄江地区化石的丰富性与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加深了对生物进化史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师生在昆明动物博物馆、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参观学习

79日,师生们前往西双版纳,并于10日至16日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开展实习。710日上午,师生到达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公共技术中心报告厅,科研人员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园区领导向大家介绍了植物园的建成历史、主要组成与现阶段工作的主要方向,汪正威研究员介绍了关于无刺蜂的科学故事,朱仁斌高级工程师介绍了西双版纳生物多样性及公民科学平台等。通过科研人员的报告及介绍,大家初步了解了植物园内科研人员的研究方向和其科学、环境与社会价值,以及信息化平台作为连接科研与公民科学的纽带对科研事业数据支持的重要性。随后,大家参观了植物园公共技术中心,了解了园内科研工作内容、研究设施和研究方法。


710日下午,师生到达植物园标本馆和种子库,参观了植物标本的制作过程和植物园的部分现有标本,学习了种子库不同种子对应的保存条件,对植物园储存的植物资源有了一定了解。当天晚上,大家在植物园环境教育中心讲解老师的带领下开展植物园夜游和夜间生物观察活动。在夜晚条件下,讲解员强调了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多感官并用对夜间野外观察的重要性,通过细心观察,同学们看到了蝙蝠、大壁虎、萤火虫、蜘蛛等动物,听到了猫头鹰、蛙类的叫声,闻到了不同动植物在进行生命活动时产生的气味,在探索中学习了动植物的夜间生活习性相关知识。

3  师生在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参加学术报告、参观及夜游活动

11日至14日,大家跟随带队教师和园林园艺中心老师参观了西区百花园、藤本园、百竹园、南药园、榕树园、棕榈园、奇花异卉园、荫生植物园、水生植物园等专业园,以及东区喀斯特地貌绿石林、热带沟谷雨林和野生食用植物园等园区。在西区的各专业园中,同学们观察学习了各种神奇动植物:山红树等植物的气生根见证了地貌沧海桑田的变化,棕榈树底端因薄壁组织分生出不定根而导致树干膨大,望天树等树木种子的独特外形保护其从高处安全降落,木奶果等树木为了争夺阳光、便于昆虫传粉而展现“老茎开花”、“老茎结果”的奇观等等。同时在百花园、水生植物园等以观赏价值为主的专业园中,讲解老师介绍了植物园科研人员为提升其观赏价值所做的杂交育种、筛选培育等工作。在东区保留原始环境的绿石林和沟谷雨林中,园林园艺中心老师为大家介绍了以绿石林为代表的喀斯特地貌植被类型特点和沟谷雨林形成的地理、气候条件,同学们参观了以斜叶榕为主的桑科植物对周边棕榈树等树木的绞杀,四树木等热带植物生长出特有的起支撑作用的大板根等自然现象,了解了热带地区植物为生存而演化出的独特结构和对应功能。

4  师生在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开展野外考察


 实习期间,带队教师还带领大家重点参观学习了荫生植物园、水生植物园、百竹园和藤本园中部分植物的功能与其生理结构之间的关系;同时向大家讲解示范了动植物分类检索表的使用方法,现场布置任务加以巩固,同学们在自由探究中准确地观察植物特点,利用这一工具检索能快速有效地辨识出动植物所属科。


 同时,大家还参观了“西园谱“园史馆、植物园创始人——蔡希陶先生纪念馆和热带雨林民族文化博物馆,了解了植物园的创建历程,以及为当地乃至国家发展和热带生物研究创造的非凡价值。同时通过对蔡希陶先生生平事迹的学习了解,同学们感受到了老一辈科学家献身科学的无私品质,严谨求真的科研态度和伟大的爱国情怀。在民族文化博物馆,同学们了解了云南地区丰富的植物资源,参观了傣族文字的载体贝叶棕、植物园特有植物狗尾红,感受到当地人认识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

5  师生在植物园参观场馆及开展野外实习


715日,同学们进行了小组自由探究。大家在对植物园的参观了解中确定研究内容、查阅文献资料,走进相关园区开展实验、观察、测量和记录,并将探究结果进行了整理分析。97日,生物学野外实习课程的考核及小组汇报在校内完成,各小组同学用生动、全面的PPT分享了小组探究课题、研究意义和研究成果,展示了大家在实习过程中的所学、所思、所做,授课教师给予了点评和提问。


6  实习考核及小组探究课题汇报


 本次生物学野外实习在全体师生、学校以及兄弟单位的共同努力与支持下顺利完成,成效显著。衷心感谢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和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周密安排与无私帮助。同学们走出课堂深入自然,不仅有效巩固了学期内学习的专业知识,更获得了丰富的实践认知与独特体验,为今后生命科学的学习和探索奠定了坚实基础。


上一篇:下一篇: